April 24, 2012

Speak slowly and clearly

我每星期都會收聽Wall Street Institute's Two-minute English小環節,可以輕鬆的訓練聆聽能力,而且這位導師除了學英語技巧和生字外,間中會分享一些生活小感受,感覺很親切。


最新一集節目有關Telephone speaking。當我們要講英文時,總怕犯錯或辭不達意,於是害怕講英文,即使透過電話跟人講英文,也怕得死死(我的寫照!)。

今集導師分享了一些簡單的句子,有助表達和溝通,如聽不明白時,還有full script可以參考,真細心啊!導師提出最重要的一點,就是"speak slowly and clearly",好讓自己有時間組織句子和想清楚要講什麼,亦讓對方能聽清楚你在說什麼。有時候,我們生怕別人知道自己英語的不濟,於是不期然加快語速,以為講得快,別人就以為自己英語很勁,或希冀對方聽不清楚,能夠含混過去。可是,那不是溝通,只是不敢承認不足的表現,亦無助改善英語,唯有坦承自己的不足,英語才有可能進步。

相關文章:
Practise listening
Tense
Free learning source
The power of powerless.
唸課文

April 16, 2012

Practise listening

有一次,瑞典女生跟我做英語聽力測試,就是她唸一個故事,要我一邊聽一邊記下答案。最後,她以龜速唸了三遍,我還是有些問題答不上來!天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!


每次聽英文,不論是歌曲、節目或對話,我只能明白80%意思,並不是一字一句都聽得明白,有時候會估估o下,但覺得問題不大,因為我認為只要明白大概內容便可以,無需完全掌握,但原來聽得明白還是很重要,尤其在跟別人對話的時候。

英文的好處是可以lur(?),例如:get out,gotta,wanna,把英文字混在一起說,很酷啊!但對於少聽英文的人而言,真是痛苦,來不及聽清楚+理解句子意思,對方便已飛快地說了一大段,還問你聽完有何意見或想法!這就是學生老是答不到老師的問題的原因!

以前,我會覺得聽不明白別人說話是很笨的,於是不懂裝懂,但最後不能回答別人的問題,被發現老早已追不上話題,很糗啊!可是,瑞典女生告訴我,別人會欣賞提出請人重覆的人,亦很樂意慢慢地重覆說話,於是,現在當我遇到不明白的地方,會開始鼓起勇氣問別人,或請對方重覆講多一次。當然,如果一段對話要重覆萬七次,那是很惱人的,所以在請別人重覆說話的同時,亦要好好提昇英語聽力啊!

我發現BBC這個網站做得不錯,是訓練listening的好地方!可以齋聽以訓練listening,如果聽不清楚,還可以偷看內容的full script,短短的segment有例子、有content,有production,頗有心思之作!

April 9, 2012

書法。抒發

猜猜瑞典女生如何評價我的墨寶?

"He energizes those who get tired, gives fresh strength to dropouts."
(Isaiah 40:29)

她認為美極了(!),相信是因為她未見過王之的作品 :(

既然她如此『識貨』,我寄一張給她好了!哈哈!

話說回來,寫大字的確是一個舒緩壓力的好方法。一邊寫,我一邊調節呼吸,感受body movement,發現寫字不單是手部的動作,而是要由肩頭帶動到手部,一氣呵成的把力量從筆尖迸發(當然,我還是一個生硬的機械人!)我相信字是人的反映,人的日子如何,字就會寫成如何,於是我開始想學習寫。大。字,想從內在開始調節自己的生活節奏。(係咪想唔到呢?)

April 4, 2012

雞同鴨講2

轉載:半年來的第三篇 by 二人博客日記

(寫完這一篇,才發現,同類題材的文章,已是來了英國後的第三篇了,可見對於沒法與人「連結」,是多麼的在意,下一篇真的要找點別的題目來寫了。)

來了英國半年了,心裏老是惦記香港的人和事,開了新網誌,寫《北斗星下的啤酒杯》,篇篇充塞着語言文化翻譯歷史殖民理論。學了新東西不公諸同好,是很自私的事。不寫,會很內疚的,所以一頭栽進去,執意要做個訊息發佈機,就獨獨避談自己的生活。

為什麼?倒不是因為我的生活太苦悶,無事可寫。來之前曾經有過美好想像:這寶貴的一年既難得,自己也喜歡文字,怎麼不跟着那些到了外國便一窩峰開個 blog的人,把平日瑣碎雜事拍照留念,然後又感嘆外國生活如何如何與別不同,來一場真真實實的「文化交流」日記,不是很好嗎?

我所讀的課程,同學都來自三山五嶽,幾乎地球七大洲除南極以外什麼地方的人都有;住的屋子卻是除了我以外清一色全是英國本土人。要是有誰來看看我現在的景 況,就會發現:我早上上課時用的是英國手語,下午在圖書館工作用英語寫功課,傍晚在網上的家人對談說廣東話,跟香港的聾人朋友用香港手語談事情,晚上得花大量時間用中文寫作,再加上同屋的男孩隔天走來跟我學講國語‧‧‧‧‧‧這樣子換台轉聲道,頭都快暈了,一天內轉五個語言,開始時實在招架不住,有一陣子完全無法專注聽英文,開口說的廣東話又不靈光,寫出來的中文是英語語序的‧‧‧‧‧‧尷尬至極,到現在,倒適應了 (不是進步了,而是我學會把這種揮之不去的尷尬忘掉)。

上課時,老師總是說:「每一個語言背後,都藏着一個獨一無異的文化」,如此看來,我是每天都在起碼五個文化之間穿插跨越了,但我最近常常懷疑,文化交流這種事兒是否跟錢一樣,愈多愈好?像茶餐廳,如果它什麼食物都有,那即是說沒有一樣做得好囉,同樣,你如果身處太雜亂的文化環境,就沒辦法融入任何其中一 個。舉個例子,上課時,老師總是讚嘆這班同學是有史以來最多采多姿的一年,因為一共數出整整11個不同國家的人來,隨堂討論時為了讓「尊重」每個國家的文化,就逐一請同學發表意見,生怕遺漏了就不好了。結果每人說幾句,就要下課了,時間不夠時誰都不耐煩追問下去,每人心裏都有個計時器,發言要長短適中,別 霸佔太多課堂時間,大家都很懂事,所以文化交流得很片面,浮在近水面兩吋左右划划水,便上岸去了,下課後總有一股乾乾的錯覺。

可能是年紀大了,我漸漸很害怕被要求「展示」中國文化,可是農曆新年期間實在逃不掉,同班同學央求要吃「Chinese New Year dinner」。天,一個希臘人、一個法國人、一個英國人、一個美國人、還有一個阿拉伯人,我該怎辦?跑到中國超市,找到包在膠盒子裏的笑口棗、和冰在雪 格裏的蘿蔔糕和年糕,勉強買下,手工餃子我不是不會做,可是一想到沒有人懂得欣賞,就懶得剁肉搓麵了,於是又買了機器冷凍餃。廚房筷子不夠,我得請眾人用刀叉來吃餃子,英國同窗吃完想打包,竟拿出一張紙巾來把水汪汪的餃子包起,放到手袋裏去,忙亂間我竟忘了阿拉伯同學是回教徒,買了豬肉餃待客,法國同學買來一瓶香檳說是用來伴年糕的‧‧‧‧‧‧大家同心協力炮製的這一場中國餐很別開生面,連我自己都大開眼界,思鄉又提升至另一層次了。

如果我性格豪邁奔放一點,努力攀談,把泛泛之交結為好友,或許可以滿足我「文化交流」的使命。可是在酒吧泡多了,便會發現以下這個不變的定律:人家一發現 你是香港來的,「喔,中國!我三年前到過北京旅行。」,「是嗎?」,「北京真的很大,聽人說這城市跟比利時一樣大,是真的嗎?」,「嗯...不知道,好像 是很大喔。」,「‧‧‧‧‧‧」,「‧‧‧‧‧‧」,又或者:「你是香港人!我在台灣有一個朋友,做空姐的,常常飛香港。」,「我‧‧‧我不認識她哩。」 一旦你成為「香港」、「 中國」,以至整個亞洲的代表,對方便能絮絮而談,任誰都對亞洲這個那麼大的地方有一點點認識,唯獨我卻像是一無所知。說起「中國」時其實對方的意思是「中國大陸」,大家都好像很期待我在三數分鐘內就這個題目發表講話,自問沒資格面對外國人代表十三億的同胞說些什麼,常常卡在對話當中不知從何說起,或許我得 準備一份FAQ,窘的時候就拿出來擋架,但如此一來,什麼交朋結友的熱情都冰封在這一系列的門面對話中了。

最經典的一次,是我在家裏醃雞柳,拿着陶碗筷子在拌醬油的當兒,給同屋的弟弟看見了,竟令他以為我當場就要把生雞柳放進口裏去,他驚嚇之餘又不敢聲張,緊 張兮兮地跑去問他哥哥:「中國人吃生雞的啊?」聽後我笑得滾到地上去,食物果然是文化交流的一大催化劑,下次我是不是要拿張餐巾放在一旁,隨時做出茹毛飲血、垂涎欲滴的樣子呢?

把什麼語言和文化擱在一旁後,每個人都只是一個赤裸裸的人吧,一樣有自身的快樂、煩惱、迷惘、苦痛。我想起有次在柬埔寨,巴士站旁有個老伯跟我一談便是半 小時,他的兒子怎樣在戰事中死去了,而自己怎樣對着報紙一字一字地學英文,做小販,躲避政府的追蹤,掙扎求存,半小時過去後他的一生也就「展示」在我面前。我禁不住心頭的感動,我這個從天邊一樣遠的地方來的人,伸出手來,放在他滿佈皺紋的手背上,他反過來,我們便緊緊扣住了。

**********

上文作者正留學英國,雖然與外國人日對夜對,但仍感到無法跟外國人順利傾到偈,跟我前文講到難以跟外國人打開話匣子,有異曲同工之處。

基於文化不同的關係,原來話不投機是正常的!

April 2, 2012

The Promise

瑞典女生的花樣真多,今次要我先從四幅圖畫中選一,以此為題作短文,再用圖畫表達我的故事!Guess which picture that I chose.






***********

Paul and Kate had dinner together as usual, just like past 60 years. Paul put 3 spoons of sugar into Kate’s coffee. He knew Kate loved sweet. Kate cut the steak into small pieces. She knew Paul’s teeth weren’t strong.

It was a simple night, just like past 60 years; it wasn’t, because it was their 60th wedding anniversary.

“Do you remember what you said when we were kids?” Kate asked.

Paul smiled, and said “of course. I met you when I was five. You were lovely, I wished you could be my wife someday.” Paul held Kate’s hand, looked at her eyes, “One day, I hugged you with a kiss and said “I will not leave you alone, no matter what, I promise.” Is that right?”

“Yes, I thought it was just a joke, because we were kids! But you promised me again when you proposed marriage to me at the age of 20. I knew you took it seriously.”

“I never forgot my promise.”

“No, you did break the promise once. You left me alone the year we got married.”

“Honey, you know, I couldn’t say no, because I had to protect our country! Do you know how sad I was when I left you?”

“I was sad too. I thought of you every minute and second.”

“I missed you days and nights. You were my lifeboat when I was in the battlefield. There was full of dead bodies. I thought I would never see you again. But I reminded myself to be strong everyday, because I had to keep my promise.”

“Yes, you did. You came home after 5 years, even though you lost one leg.” Kate kissed her husband.

“I will not leave you alone, no matter what, I promise.”

“I will not leave you either”, Kate hugged Paul, just like he did when they were young, “no matter you’re strong or weak, I’ll be there, I promise.”

They kissed each other, just like the day they were young.

This is my "Pictionary style drawing", there is a mistake in picture 6. Do you know what is it?